close

 

1609762191.jpg 1609762185.jpg  

卡提.布列松 Henri Cartier--Bresson法國(1908-2004)

被譽為當代世界攝影十傑之一的舉世聞名的抓拍攝影大師——法國著名攝影家亨利.卡蒂埃·布列松先生(Henri·cartit·Bresson),l908年生於法國塞納一馬恩省。
他兒童時代即酷愛美術,曾從師畫家戈登奈和安德烈·洛特。 1922年至1928年,他在中學學習但未畢業。在這段時間裏,他有過一架布朗尼照相機,起初只是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,以便豐富他的紀念相冊。
不久,假期結束之時他才開始認真地通過取景框觀察一切,從而使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漸變得寬闊起來:由於格裏菲斯的巨片《紐約的秘密》、斯特羅海因的處女作《破碎的百合花》、艾森斯坦的《猛禽》等電影的影響,加上不久他又結識了一些攝影家,併為他們的攝影作品所傾倒,從此產生了獻身於攝影藝術的信念,並以進行攝影、自己親手衝卷和洗印照片等項工作為極大的樂趣。


1930年以箱型相機開始攝影生涯,2年拿135相機走遍法國,象牙海岸、波蘭、捷克、和德國等地。1937年與日本舞蹈家結婚,1970再婚生下一女。

 

拍攝西班牙內戰以及拍攝二次大戰期間徵召入伍擔任攝影兵,戰時及戰後拍攝法國戰俘返鄉讓他在報導攝影界成名。1947年加入另一名戰地攝影家卡帕(Robert Capa)以及賽墨爾(David Seymour) 創立瑪格蘭通訊社

 

布列松的個性固執也是出了名的。他堅持全手動拍攝,只使用德國產的萊卡35毫米相機,只拍黑白圖片,拒絕一切有自動拍攝功能的照相機,偏愛50毫米標準鏡頭,只在拍攝風景圖片時才鮮有地使用廣角鏡頭,而他從不會在暗房裁減自己的攝影作品。他痛恨使用閃光燈。他說,用閃光燈“就如同帶著手槍進入歌劇院一樣 (like coming to a concert with a pistol in your hand) "布列信在相機取景框內構圖而不是在暗房的好處,就在於可以最限度地自由拍攝現場的影像。 

 

2002年在95歲生日前,布列松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宣佈和妻子、女兒共同設立了“亨利·卡蒂埃·布列松基金”(The Henri Cartier-Bresson Foundation)這是法國第一個關於攝影的私人基金。這似乎顯示了老人對攝影的感情,但他又表示,他不想再談論攝影。這位老人說:“就好像你離婚後又談論起你的前妻,這有一點下流的味道(It’s like when you’re divorced and people keep asking you about your former wife. There something indecent about it)。”

 

布列松晚年,專心於繪畫多半是鉛筆素描或炭筆素描,生命中後25年幾乎不拍照,但萊卡相機重不離身。布列松的最大功績在於,他首當其衝打破了大畫幅攝影中普遍存在的矯揉造作的風氣,把照相機從沙龍影室帶到了街角路旁,把雕鑿的擺佈拍攝變成了抓取運動中的瞬間。他把真實、運動和生命帶給了攝影,賦予了攝影新的生命和靈魂。正如美國華盛頓科克林藝術畫廊主任菲利普.布魯克曼所說的:“布列松不但改變了攝影,而且改變了我們通過照片觀看世界的方式。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麻糬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